《蝴蝶梦》电影由本·维特利执导,简·古德曼编剧,莉莉·詹姆斯,艾米·汉莫,凯莉·霍威主演的剧情,爱情,悬疑,惊悚,电影。《蝴蝶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爱情片,主要讲述了年轻女佣艾米丽在一个私人庄园中与神秘贵族亚瑟相识,并陷入情网之中的故事。然而,艾米丽很快发现庄园中的女管家安娜对她并不友善,并逐渐发现亚瑟身上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她开始怀疑庄园中前任女主人丽贝卡的死亡并非简单的意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亚瑟和安娜为了掩盖真相,不惜一切代价。在艾米丽的努力下,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她与亚瑟和安娜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这部电影充满紧张刺激的情节和令人难以预测的转折,观众将被带入一个充满谜团和危险的世界,与主人公一同揭开真相的迷雾。同时,电影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欺骗的可怕力量,以及爱情和背叛的主题。
《蝴蝶梦》别名:新版蝴蝶梦,丽贝卡。 又名:Rebecca,该片于2020-10-21上映,制片国家/地区为英国。该片时长共121分钟,语言对白英语,最新状态HD。该片评分5.6分,评分人数5776人。
《蝴蝶梦》是一部充满剧情、爱情、悬疑和惊悚元素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私人庄园,一名年轻女佣在酒店与一位贵族相遇,并迅速陷入了爱情之中。她随后跟随贵族来到海边的庄园,却发现庄园的女管家对她并不友好,而且贵族丈夫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庄园中,她感受到了前任女主人丽贝卡的存在,仿佛她的影子无处不在。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佣逐渐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丽贝卡的死亡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这部电影是根据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原版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劳伦斯·奥利弗和琼·芳登主演。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充满了悬念和紧张的氛围。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危险的世界。无论是爱情的甜蜜还是悬疑的迷雾,都让观众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蝴蝶梦境中。《蝴蝶梦》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和精彩的表演,成功地展现了爱情、悬疑和惊悚的元素。观众将会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同时也会被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所迷惑。这部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体验,还让人深思其中的人性和命运的转折。如果你喜欢扣人心弦的故事和令人惊叹的表演,那么《蝴蝶梦》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部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大量剧透预警!!!!!
一部新片既然套着《蝴蝶梦》的大名,想必自然是免不了被拿来与1940年希区柯克版比较了。估计创作团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电影发行不久,imdb相关新闻上就出现了这么一条:在2020年10月22日发布的消息中,新版《蝴蝶梦》的两位主演坚称该电影并非希区柯克版的重制。更耐人寻味的是,10月22日正好是希版《蝴蝶梦》女主角扮演者琼·芳登女士的生日。不管这是不是巧合吧,也不管这是导演和编剧自知玩不过希区柯克因而试图另辟蹊径之举还是过于自信的表现,总之表达“这部电影与经典版本风格不同,希望各位不要太纠结于比较两者差异”的意图是非常清晰了。
看完之后我也算是领悟了,导演编剧为了摆脱希区柯克的影响几乎到达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似乎一切都必须和希版反着来、拧着来,甚至这一系列叛逆之举与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原作都是犯冲的——我能理解为了不受经典作的影响而刻意采取不同的手法,但咱不能连原作蓝本都不管不顾吧?这直接导致2020版《蝴蝶梦》彻底变成了一部无论是情感表达还是悬疑表达都格外庸俗低级、人物性格和行为逻辑都极为迷惑的扑街之作。
在观影过程中我的大脑仿佛在不停地发出疑问,这些问号实在太密集使我不得不一吐为快。当然,既然创作团队都表示不希望与希区柯克有太多联系,那我们就不提1940年版本,就拿原著说说事。
一、男女主的情感表达为什么如此cheesy?
本作中女主角和德温特的感情发展从头到尾都用纯肉欲来表达实在令我大跌眼镜,编剧仿佛不知道人类感情要怎么表现,好像爱情就必须靠卖色相滚床单为生。
女主角从一开始就掩盖不住其desperately needy的特点(刚见了德温特第一面就跑回去擦香水、发现德温特车里有“情诗”集就擅自翻看、某次约会前被范·霍珀夫人指出穿的衣服太透了、去过沙滩之后自己剥开衣服欣赏被碰过的裸背),这就让女主半夜听到范夫人议论她时委屈得很没有理由,因为她的种种表现的确证实,她就是一个拼命想往优质单身汉身上扑的女孩。
接着到了男女主频繁约会的阶段,两人不仅在沙滩上就有了第一次肌肤之亲(这里我就很疑惑,滚都滚过了为什么女主在接受求婚之前还有说出“你是要我当秘书?”的动机?在此前提下“秘书”一词似乎都有了更恶俗的意味),甚至在海边现场观望到了“赤裸裸”的“成人表演”。至此彻底揭开面纱,电影的卖肉基调算是奠定好了。果不其然,到了男女主结婚回到曼德利,低俗下作之举有增无减:女主对Rebecca的询问是在色诱和挑逗中进行的(这里我也很疑惑,画面中女主显然熟谙此道,那为什么在海边撞见“成人画面”的时候会受到惊吓?)、女主为了媲美Rebecca想订购的新衣服竟是蕾丝内衣、甚至导致男女主和费韦尔——这个既是Rebecca的表哥又是Rebecca的情人的重要人物——产生冲突的直接原因是他试图勾引女主,更不用提原作结尾男女主流落异乡,相敬如宾但也算闲云野鹤的生活被拍得如此艳丽轻浮、活色生香了。
有人会说性无非是电影表达的一种方式,但是过于露骨的性元素用在《蝴蝶梦》中是致命的,因为它拖垮了原作中最基本的人物弧光。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原著小说对“性欲”的把握是极为克制的,可以说是惜墨如金,因为“欲望”的诞生是女主角自我成长完成的标志时刻。原著德温特与女主角结婚,中意的是女主角年轻女学生式的不谙世事、稚嫩、单纯、迷惘、质朴,因此求婚时会对她说:“我的话你不会相信,可我不愿让你变老。”等到经历波折、真相败露,男主人变为脆弱的一方,女主角被迫长大来支撑且拯救男主角时,两人之间才有了第一次关于接吻的具体描写:“他如饥似渴,不顾一切地吻我,喃喃地叫着我的名字。”也就是说,“男女之情”的完成和女主角的成熟是相互关联的,它意味着女主角最终从“女孩”变成了“女人”,而代表“性”和“欲望”的那个“不顾一切的吻”则是一个精巧的拐点。然而本作中肉体和欲望可谓从头到尾塞满时长,连德温特对女主角“老气了不少”的感慨都被调到结尾,仿佛他不是在感叹那些用逃避现实换取的快乐太过易逝,而是在怪罪Rebecca耽误他撩年轻姑娘了。从这电影中我看不到一个在陌生环境里忐忑不安又渴望变得精致成熟的女孩,只看到了一个处心积虑想通过最兽性的手段与前夫人争风吃醋的女人;我也看不到那个为往事所苦、忧郁沉重、有些外强中干、带点悲剧意味的男主角,只看到了一个贪图享乐毫无性格的富家子弟。
二、Rebecca究竟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男女主真的怕她吗?
Rebecca是《蝴蝶梦》的title role,而且精妙在于她从未出现,却拥有压抑所有角色的强大气场。然而在新版《蝴蝶梦》里Rebecca的存在感实在过于薄弱了。
首先在蒙特卡洛度假的男主角情绪委实是太好了点。原著中德温特既想通过远离曼德利来逃避被Rebecca的阴影笼罩的过去,又碍于“名誉”无法真正放弃代表世袭贵族门面的曼德利庄园,他的忧郁主要就来自于这两种情绪的相互撕扯和纠缠,并且一以贯之,就算是在与女主谈恋爱的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过去仍然讳莫如深,因此从一开始就让女主心里产生了疑窦。而本作中的德温特先生竟然能够放松开怀地抱着女主上山下海地游泳玩乐滚沙滩,还几次三番真心诚意地夸赞曼德利是世界上最好的住处,甚至没花费什么心理斗争就直接向女主透露了 “我蜜月时来过这儿”。很难想象,这种状态下的德温特真的有被Rebecca伤害得多深么?再者,且不论德温特前脚自己交代了蜜月时来过此地,后脚就不许女主角顺着话题问起前妻的行为逻辑合不合理,在提到出海“溺水而死”的Rebecca时,给到的画面是:暖色调的欧洲海景,风平浪静——镜头语言既然如此温和美好,那么这个“死在海里”的Rebecca到底存在什么令人胆战心惊的特质?仅凭男主一句单薄的隐瞒就想铺垫这个鬼魅般的Rebecca,实在强观众之所难。
在女主的角度来看,她好像也不怎么害怕Rebecca。首先她就缺乏对Rebecca产生好奇和担忧的动机,一来她敢正面回怼范·霍珀夫人对她的嘲讽(“我不相信有鬼!”),二来德温特在早期已经把“全身心”很投入地交给她了,她能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抵达曼德利之后,她也只不过是听丹弗斯太太轻描淡写地讲了两句关于Rebecca的事,然后情节就像是走流程一样开始强行表现“女主角害怕Rebecca”了,为了推动女主角对Rebecca的感知,导演采用的方法竟然不是让Rebecca留下的物件和影响依次自然出现,反而让女主在床上直接询问德温特,接着女主反抗Rebecca最先采取的行动是订性感内衣和睡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我看不出女主的惊慌和恐惧,只能看出她争风吃醋的意图。同时在这种混乱的逻辑下,女主角的人物性格也显得飘忽不定,该自卑的时候不自卑,该自信的时候又不自信。影片删掉了女主在蒙特卡洛询问德温特为什么邀请她出门反被德温特责问的情节,错失了一个展现女主自卑个性的机会,到了婚后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描写女主如何不适应Rebecca生前定下的森严作息和规矩,女主甚至有胆子当着丹弗斯的面承认自己打碎了Rebecca的瓷器,女主和Rebecca的塑造可谓是都非常不鲜明了。而更令人不解的是,电影花了不少的篇幅展现筹备舞会的女主是如何游刃有余,可当她穿着画像上复刻来的裙子登场时、却局促笨拙得没有一点震撼力和吸引力,这是一个问题很严重的颠倒。在原著中,女主穿上礼服时就是她最自信的时刻,因为这时候她最具有“女主人”意识、最不像平时那个自卑平凡的“我”:“我用鬈发套遮住我那鼠毛色的头发,尽量想掩住得意的心情以及自豪的微笑”、“我照着镜子,觉得那里面的人根本不是我,于是不由绽出了微笑,那是一种新奇、悠然的微笑”。
简言之就是我完全看不到本作男女主对Rebecca的畏惧,感受不到Rebecca的压迫感,因此男女主的情绪纠葛为何而生,也显得很生硬突兀。
三、其它一些不想容忍的情节和细节
1.为了悬疑而悬疑的阴间特效实在太多。开头梦回曼德利的经典场景为什么突然放出血红色的光效?要知道原著中女主叙述这段梦境的口吻是平静又稳重,怅然又淡然的,这也符合结局时男女主颠沛流离共同生活的平和心态,显然导演和编剧可能和达芙妮·杜穆里埃有不同看法。电影中期为了塑造惊悚氛围加入的各种元素也都很莫名其妙,原因目的都不明确的梦游、半夜闪现的女管家、屋子里杂草丛生的梦境、红衣女子的幻觉,除了花哨以外别无意义。
2.政治正确意味过于浓厚的女权主义输出。怎么说呢,近年电影通病吧,完全不考虑人物、环境、情节,在故事都没讲好的情形下动辄以“我们女性”这种哀怨的、大白话的、标语式的、宛如碰瓷的句式进行毫无底气的申诉,完全没有说服力。丹弗斯太太最后的申辩 “(虽然Rebecca出轨还滥交,但)女人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找乐子”尚且可以用她对Rebecca近乎疯癫的迷恋来解释,可是对女主说的那句“我们女人要么结婚,要么只能当仆人”和前后剧情着实都无法关联。其实我不明白,按照原作的节奏好好把握女主角的成长就已经有了很不错的女性主题了,为什么非要把女主的形象削平,然后又突兀地植入这种完全融不进去的台词呢?
3.这电影的时间背景到底是怎么设定的?人物的衣着和行为方式都不是很复古,接近现代,那为什么女主在Rebecca抽屉里发现的、写着1935年舞会的邀请卡白白净净有棱有角,新得连一条褶皱都没有?(虽然我觉得就算在现代也不会有人光天化日之下在海面游船甲板上直接上演“成人表演”。)
4.女主梳头为什么用的是Rebecca的梳子?丹弗斯居然能忍?而且这梳子居然一直没被清理过,女主还能从梳子里摘出Rebecca的头发?试想你从正在用的梳子里拽出了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的头发,不觉得特别膈应吗?
5.为什么德温特的姐姐比阿特丽斯要在女主被奶奶吓到的时候还要强行补刀,要笑不笑要哭不哭地说Rebecca绝世无双我们俗人都比不上?且不谈原著里比阿特丽斯对Rebecca并没什么兴趣。
6.为什么出场的所有人物都交口称赞的曼德利舞会拍出来的感觉村得像个乡间小酒馆?
最后感慨一句,虽然主创团队尽心尽力试着将这版电影与希区柯克版划清界限,但是在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之后,最让我感到没什么意见好提的戏(即舞会后丹弗斯太太诱导女主角跳楼自尽),其拍摄方法与镜头恰恰是与希区柯克版本最相似的,也是非常讽刺了。
本·斯蒂勒,克里斯·洛克,大卫·休默,贾达·萍克·史密斯,萨莎·拜伦·科恩,伯尼·麦克,亚历克·鲍德温,威廉姆·亚当斯